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人物特写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文天祥在于都的传说

    信息发布者:刘秋贵
    2017-10-02 20:43:05   转载




          文天祥(1236.6.6-1283.1.9),字履善,又字宋瑞,自号文山,浮休道人。汉族,吉州庐陵(今江西吉安县)人,南宋末大臣,文学家,民族英雄。南宋理宗端平三年(1236年)生,宝祐四年(1256年)进士,官至右丞相兼枢密史。被派往元军的军营中谈判,被扣留。后脱险经高邮嵇庄到泰县塘湾,由南通南归,坚持抗元。祥光元年(1278年)兵败被张弘范俘虏,在狱中坚持斗争三年多,后在燕京柴市(今北京市东城区府学胡同西口)从容就义,终年47岁。著有《过零丁洋》、《文山诗集》、《指南录》、《指南后录》、《正气歌》等作品。


    澄江投亲

       于都的澄江,是一个四面环山,景色秀丽的山村。这里世居着百来户谭姓人家。村子四方,过去立着四根巨大的红麻石柱子,上有东门、南门、西门和北门的题刻。据说,这是南宋末年丞相文天祥亲自赐封的,至今还留下一跟“南门”的半截柱了。当地人流转着这么一段佳话。

      文天祥出身贫寒,父亲文革斋是一位半生潦倒的穷秀才,为生活所迫,从庐陵(今江西省吉安县)漂泊到澄江村,当了谭家的私塾先生。

      有一年,小文天祥从家乡出来找父亲,他千里迢迢,历尽艰辛,好不容易来到澄江村。父亲见他蓬头垢面、衣衫褴褛,生怕认了他,有伤自己的体面,丢了私塾先生这个饭碗,硬是横下心肠不认他做儿子,只推说是远房的侄儿。东家看在私塾先生的份上,就把文天祥留下来放牛割草。

      一天深夜,村里有人起来解手,远远看见稻草楼上红光冲天,以为是稻草堆着了火,赶忙跑近一看,只见楼房里满屋豪光、耀人目炫,而文天祥却美美地睡在那里,这人不觉大吃一惊,心中暗想:“这孩子非同一般,澄江村要出了不起的人物了!”

    第二天,他把这事和村里人一说,大家感到又惊又喜,于是一致商议把文天祥送入私塾读书,再不叫他放牛割草了。

      在私塾里,文天祥果然聪慧异常,才华出众,每次考试都是名列前茅,深受大家喜爱。文革斋见此情况,大为震动,愧悔莫及,当着大家的面认了儿子。自此,文天祥愈加勤奋攻读。后来他屡试屡中,一直考上了头名状元。喜讯传来,澄江人无不喜形于色,奔走相告,拱手庆贺。

      饮水思源,为了报答澄江父老乡亲,文天祥亲自给澄江村题赠了这东西南北四条红石柱大门,为《谭氏族谱》作序。后来,他官至右丞相兼枢密使,总督诸路军马抗击元兵,据说还亲自到澄江带了不少谭家子弟参加宋军呢!


    摩崖题刻

       南宋景炎元年(1276年)端宗继位,文天祥官拜右丞相兼枢密使,统帅各路军马。次年,与爱国志士张世杰、陆秀夫等率领宋军浴血奋战,英勇抗击元兵并在于都打了个大胜仗。当抗元宋军进驻于都县城时,百姓箪食壶浆、万人空巷,夹道相迎,以迎王师。

    于戎马倥偬之际,文天祥登游罗田岩,当他登高望远,眼见大好河山伦落于敌人手里,祖国岌岌可危。缅怀古代仁人志士,环顾当前困境和肩负责任,不禁感慨满怀,思绪万千。为表白自己爱国爱民、忠贞不渝的坚强意志和高尚情操,他托物言志,挥笔写下了《集句大书罗田岩石壁》的感人诗篇,诗曰:岂弟君子,民之父母。靖共尔位,正直是与。元贰无虞,上帝临女。并镌刻于崖。

    在于都抗元  


    南宋景炎元年(1276年),右丞相文天祥率军驻福建汀州(今长汀)抗击元军。支派都参赵时赏、都咨赵孟滢领一路军马取道石城,收复宁都;派都参吴浚领一路军马经瑞金,收复于都。景炎二年吴浚在汀州投降元军,并前往漳州劝文天祥降元,文天祥当场杀之。五月,文天祥自梅州提兵出江西,收复会昌。六月,会合江西各路军马在于都和元军展开血战,元军大败,文天祥满怀豪情写下《引兵自梅岭出时赣兵皆来会遂大捷于于都集杜句》,诗曰:崆峒杀气黑,洒血暗郊垌,哀笳晓幽咽,石壁断空青。七月,文天祥派赵时赏攻吉、赣诸县,兵败,赵孟滢退守于都,行府转移至永丰。

    雩山庙脱险


    后来,文天祥移师兴国,设立督府,并派赵时赏将军攻打吉赣诸县,杀掉了汀州伪天子黄丛。一时军威大振,临洪袁瑞等地豪杰群起响应,号令通于江淮一带。

      谁知不久后在攻打吉赣的宋军为元军重兵所败。一天,文天祥被元兵追击,走到于都北乡的金溪村时,只见后面烟尘滚滚,人喊马叫。文天祥于是带领随从绕小路沿金溪河往兴国方向奔跑。行至半路,见河边石崖上有一座雩山古庙,翠竹掩映,松柏环抱。这时,追兵将至,文天祥见无路可走,忙潜入庙内躲藏。    

    说也奇怪,当他们刚进庙门,天空中突然乌云密布、狂风大作,接着电光闪闪,雷声隆隆,辅天盖地降下一场倾盆大雨。一时,古庙被淹没在云海雨雾之中,丝毫不露形迹。元兵被这突如其来的暴风骤雨淋得是蒙头转向,个个成了落汤鸡,雨海之中,哪里还能寻找宋军的一丝踪影?他们感到又惊奇,又恐惧,生怕中了埋伏,于是草草收兵,气急败坏而归。

    等元兵走远了,转眼又云散雨止,万物像洗过一样清新,松柏修竹显得更加苍翠欲滴,山头上飘着几缕白云,山谷腾起一道五彩缤纷的长虹。面对此情此景,文天祥心中大喜,他虔诚地拜了神明,向庙主取过纸笔,欣然题了一副对联:威灵耿耿,风云雷雨齐鸣,法令赫赫,日月星辰同明。下署:宋进士贞臣晚学文天祥题。然后,他谢过庙主,带领随从,披着夕阳的余辉,经珏田、下拔,星夜往兴国方向去了。

    这副对联,一直在“雩山古庙”悬挂了六百多年。至今,珏田村老人陈丽祠家还保存了其中“法令赫赫,日月星辰同明”的半联。

    (本文选自《于都县志》(1985年版)卷二十“文化艺术”第三章“故事

    打赏捐赠
    0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